最近和朋友吃飯,常聽到不少朋友唉聲歎氣說:”怎麼辦,景氣好差,沒業績,我覺得我應該要被fire掉了啦”。的確,大環境在改變,景氣低迷時,公司為了要減少開支,會刪除一些”沒必要”的職務人員,做一些人事上的調整,而身為員工的我們,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價值,而不是讓環境牽著我們走向黑暗。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提到,如果只是打算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,就必須有一項專長,這是所謂的I型人,只靠一隻腳來支撐自己的工作,但是當遇到經濟風暴,或公司大裁員時,容易支撐不住而倒地;但若想獲得升遷,就必須成為擁有兩項專長的π型人,就像擁有兩隻腳的「π」一樣,不僅能穩穩立足、抗壓性強,且可以跨領域整合自己的能力;單一專長容易被後輩取代,不過你擁有兩項專長或第二種能力,相較於其他同事你的可利用價值更高,在公司裡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。通常主管也有有雙專長能力,一個是自己主要的專長,舉例業務來說,口才好、敢講話是他的第一專長,而第二專長就是管理能力,有辦法經營出自己的團隊,才能往上攀升。 不想成為老闆第一個裁員對象,那就要給予老闆好印象,通常老闆打年度考績時,除了你這個人的專業能力佔據50%以外,另外50%就是所謂的印象分數。員工應該要常和老闆溝通,有問題就要提出討論,且每次的會議都需事先做好準備,虛心求教,建立彼此的關係;而平常和同事間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,人脈管理好才有辦法建立自己的團隊。 當穩固自己的工作後,我們要如何度過這不景氣的時代呢?”開源節流”這詞我們常掛在嘴邊,但是總是無法認真做到。”開源”就是就是增加收入,開闢增加收入的途徑;“節流”就是節省支出,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消耗與費用支出。我認為要先節流後開源,若自己領到薪水後先買自己想買的以及消費不必要的支出,剩餘的錢才來作為投資,這樣是永遠無法存到錢的;應當於領到薪水後先扣除自己的必要支出(例如房租、貸款、水電費等等),扣除後的60%作為投資,其餘才列為自己的花費開銷。然而投資並不是以單一方向進行,最重要的是資產分散配置,例如:1/3股票,1/3基金,1/3黃金定存,分散配置的主要觀念就是分散風險,若股市大跌時,才不至於受創太重。 目前因應景氣問題,建議投資的方向主要以實體資產為主,黃金以及房地產,美國總統大選後,黃金作為保值資產的需求增加,國際金價提高,黃金中長線看多,逢金滑落時都是進場的好時機;而房地產一直都是抗通膨的投資商品,想要穩扎穩打走長期投資,房產最適合不過了,可以朝著未來交通捷運路線發展的周邊作為投資考量。理財投資主要是要保障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為了要致富,千萬不要想要以小搏大心態去投資,反而容易賠掉自己的資產。 景氣不好,影響的是所有的人民,而我們更應該要想辦法從低迷中崛起,逆境中求生存,只要能發揮自己的價值,並選對投資方向,景氣低迷也可以安然度過! |